[Ossf] OSSF的邀請

hoho hoho at iis.sinica.edu.tw
Fri Dec 31 00:19:32 CST 2004


焦老師,

謝謝你協助OSSF計畫同仁舉辦了一場成功的校園推廣活動。

關於同仁轉述您的問題:學術界的open source計畫既然以英文為主,也許sourc forge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基本上我同意您的看法。換了是我的計畫,我也會考慮放在source forge上,以吸引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另一方面,來自OSSF的邀請,則源自於我們對於自己的環境的省思,我們不只企圖複製source forge,我們的願景更是想要帶動更多國人樂於分享知識與軟體研究發展的成果,更進而共同創作。我們注意到,就像張忠謀的TSMC所開啟的fabless foundry的概念一樣,一個共同生產自由軟體的園地,將會是其中關鍵。

我們更期望自由軟體文化,也帶來一些學術和產業等各方面的新機會。以學術界為例,過去台灣學界很強調SCI指標,然而,在國際學界大家更強調論文的品質,在CS領域,則普遍可以看到,各個居於領導地位的大學發表了不少廣泛流傳給很多人使用和討論的軟體。換句話說,台灣若要在國際上真正取得卓越的學術地位,就要做有impact的研究工作,或者說,要發表有impact的論文或軟體作為研究成果。多年來,有不少教授朋友認為我們應當讓認真做系統研究的學者得到更多的肯定。只是,該如何著手呢?系統或軟體究竟要如何在學術界取得類似學術論文的地位呢?這些問題曾經困惑我多年。

這兩年來,我們做了一些嘗試。OSSF是其中的一部份。在目前的OSSF專案當中,我們設計了幾個機制,希望能夠計量學者在OSSF當中發表的open source軟體所產生的impact。其中包括引用和參考機制、下載統計記錄、以及待辦事項等各項統計數據。透過這些機制,學者可以宣告一個專案的正式發表記錄(類似論文的發表記錄:作者、論文標題、期刊資訊等等),讓其他人在參考或使用此項專案時,可以引用。另外,中研院資訊所出版的JISE期刊,也即將接受軟體相關論文,這些論文的內容將以軟體實作為主體,並要求作者必須開放源碼(不限於放在OSSF)。我們也正在遊說國科會工程處,以及中研院資訊所等單位,在計畫獎助和研究人員的新聘、升等、續聘程序上,能夠做一些相關的調整。這些事情,可能都會陸續發生。

我們期待這些嘗試也許能影響台灣的未來,可是,如果沒有大家的熱情贊助和參與,就不可能真正帶來改變。

我們期待你的加入囉。

建明
-------------- next part --------------
An HTML attachment was scrubbed...
URL: http://www.iis.sinica.edu.tw/pipermail/ossf/attachments/20041231/3ad03904/attachment-0002.html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ssf mailing list